政策法规

13

2021-12

山东德州发文:加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支持,健全供应链金融体系

12月8日,山东德州发布《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

12月8日,山东德州发布《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

 

其中提出: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流通体系建设贷款投放力度,对流通体系建设领域符合条件的贷款全额给予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流通体系建设融资利率。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体系,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实行供应链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管理,推动金融机构重点做好“白名单”企业的融资对接。

 

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流通主体提供担保增信。支持流通领域核心企业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金融支持现代流通体系相关指标的监测分析和调度统计,将金融支持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纳入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

 

 

下附全文。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市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循环畅通高效,确保到2025年,我市全社会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物流标准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意见》(鲁政字〔2021〕18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流通网络布局

 

1.建设物流大通道。加快构建对外开放的立体物流大通道,向北对接京津冀及东北区域;向东谋划协调打通出海大通道,重点加强与青岛港、天津港、烟台港、日照港、黄骅港、威海港、滨州港等优质港口的连接;向西连通中原城市群、拓展山西等地区;向南融入省会经济圈综合交通布局、联通长三角城市群,畅通我市与港口群、城市群、物流节点及重要国境门户之间的联系渠道,加快融入国家物流体系。依托京沪高铁与高速、京台高速、青银高速,打造“两纵一横”国家级物流通道;整合德城京铁物流、齐河空港铁路物流、平原济铁物流,深度挖掘中心城区及铁路公路沿线场站资源,依托德大铁路、石德铁路、邯济铁路、德衡高速、德滨高速、济聊高速、济乐高速等交通运输通道,搭建“十字形”区域物流通道。依托宏运通国际物流、平原济铁物流、济铁省会中心物流城等多式联运基地及海关监管场站,打造“入园即出关”的内陆港。(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德州海关)

 

2.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城市。大力发展通道经济,聚合人流物流,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区、齐河—禹城—平原—临邑、宁津—乐陵—庆云”为核心的“三核”物流节点,重点打造京沪物流引领带、冀鲁边物流开放带,差异化建设县级综合物流园区,形成“三核”引领、“两带”联动、多点支撑,立足鲁西北、辐射冀东南、对接省会圈、服务京津冀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城市。积极参与中欧班列(齐鲁号)济南集结中心建设,借助中欧班列(齐鲁号)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支持国际物流企业在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建设境外物流园区、仓储中心和分拨中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3.织密流通网络。实施“干支配仓”衔接五年行动计划,构建干线、支线和末端配送紧密衔接的流通网络。推进干支衔接,依托市内主要运输干线,加快跨区域流通支线建设,密切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统筹抓好县乡村道路建设,打通城乡“断头路”,保障城乡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衔接到位、畅通无阻。(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二、提升流通设施水平

 

4.推进交通设施量质齐升。加快完善铁路网布局,积极推进郑济高铁(齐河段)、德州—商河铁路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陵城、临邑高铁站,加强与京津冀铁路主客运通道的联系,提升德州东站区域铁路枢纽功能。建设完善国省道、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段改扩建、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全面加快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推进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和徒骇河通航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德州民航机场筹建前期工作,加快庆云县等通用机场规划布局。(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5.补齐物流设施建设短板。实施“一县一园”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经济体量和产业特色,谋划建设一批集多式联运、城乡配送、分拣中心、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特色产业供应链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探索多模式运营机制,鼓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建设运营模式。加快推进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加强仓库、堆场、接驳、停车场等运转设备的智能化建设,改善物流装卸、搬运、分拣等环节,提高货物换装的便捷性和兼容性。(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

 

6.推动商贸设施改造升级。推动“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增加商业网点用房供给,丰富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维修店、家政服务点等便民业态。加快生鲜快递柜、社区配送站、邮政便民服务站等建设,推进智能终端设施进社区、进商圈、进学校。鼓励大中型商场、超市、商业街区等生活服务业场所进行“人、货、场”云化改造,建成一批智慧商场、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推进董子文化街等省级示范步行街试点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城管局)

 

三、做优做强流通主体

 

7.开展流通企业壮大行动。积极探索产销融合、商户社区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商贸新模式,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壮大3-5家销售过百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全国百强物流企业,重点引进大企业物流结算中心,支持设立区域物流总部、运营中心、分拨中心和转运中心。积极推动物流企业进行国家认证,到2025年,培育1-2家符合国家标准的5A级物流企业、2家以上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和1家“中国冷链物流100强”企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

 

8.提升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鼓励流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通过签订中长期合同、股权投资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物流服务深度嵌入供应链体系,提升市场需求响应能力和供应链协同效率。支持共建供应链协同平台,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对我市供应链平台的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

 

9.培育流通大市场。开展专业商品市场升级行动,构建低成本物流仓储运营体系,积极培育转型发展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农批市场。支持庆云国际小商品城复制与升级,着力打造小商品电商直销中心,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加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对外拓展东盟市场、对接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德州海关)

 

四、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10.实施“数字赋能”。开展流通领域数字化改造,推出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智能化和跨界融合。市县每年分别认定一批数字化改造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工业技改政策给予支持。深入推进政产学研联动发展模式,支持市场主体与高等院校、政府部门共建互联网产业学院、大数据实验中心。依托京鲁数谷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深化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对接合作,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培育一批数字商务企业,力争2021年年底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145亿元。推动建设现代物流大数据中心,完善德州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车货高效匹配,提高运力、仓储等资源利用率,到2025年,培育2—3家现代物流信息化示范企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11.创新零售业态。大力发展新零售,鼓励引进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快形成美食、娱乐、购物、休闲等主题鲜明的商业地标和体验中心。引导骨干流通企业优化零售网点布局,加快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投资促进局、市邮政管理局)

 

12.扩大跨境电商规模。实施跨境电商提升计划,积极培育公共海外仓,引进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企业,扩大跨境电商企业主体,发展跨境电商B2B出口。支持现有3个跨境电商海外仓功能拓展,打造成为产品展示、品牌塑造的海外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海外品牌。加快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推进保税园区的规模扩大与能级提升,优先发展以糖类、木材等大宗商品为主的保税物流。全力创建综合保税区,实现与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协同发展,招引国内一流的贸易龙头企业入驻,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集货分拨、展示交易、保税加工及增值服务,建成京津冀鲁重要的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发挥铁路节点优势,推动内陆港建设。促进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人民币结算和收付服务。力争到2025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0%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海关、市发展改革委)

 

13.推进多式联运。积极发展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公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和甩挂运输,重点开展煤炭、木材、商品车等货种跨区域转运及分拨。畅通衔接体系,打造区域型多式联运周转中心。探索实行小班列模式,借力“齐鲁号”欧亚班列“零散集结、整列发运”方式,助推平原公铁水集装箱联运、齐河内陆港建设。开展“一单制”改革试点,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单证互认和信息共享。加快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交通运输、海关、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间信息开放共享,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加快网络货运发展,扩大网络平台道路运输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德州海关、市邮政管理局、市税务局)

 

14.服务跨境寄递物流发展。引导经营跨境寄递业务资质企业与跨境电商开展业务合作,加强跨境寄递人员业务培训,优化作业流程,缩短跨境邮件、快件在我市处理时限。加强与济南、青岛等国际邮件互换局信息沟通,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查询服务。(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

 

五、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

 

15.健全农村流通体系。积极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统筹整合交通、商贸、供销、邮政、快递等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推动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行动,加快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打通城乡双向流通通道。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深入推进交邮合作,提升农村物流服务能力,打造“县级快递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村级快递便民服务站”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村村通快递。规范化建设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的多功能村级服务站点,发挥物流寄递、网上代购、产品网销、农资流通等作用。积极创建“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县(市)”,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乡镇下沉,提高乡镇商贸中心覆盖率。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力争2021年年底全市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达到80亿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

 

16.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建设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及食品供应基地,大力提升“德州味”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村电商,推动农商互联,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流通设施、农产品零售网点建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销社、农商行深度合作,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产品流通新机制。推进农社、农超、农快对接,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采用“基地直采”“便利店+生鲜店”“寄递+电商+优质农产品”等模式,扩大农产品购销规模,支持德州农业龙头企业与域外知名食品保障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以“生鲜直通车”为标识的生鲜配送物流体系,确保新鲜农产品半日直供终端。推广“惠民生鲜超市”模式,各县(市、区)至少打造1家连锁企业。对鲜活农产品运输实行预约抽检、车辆免开厢等便捷查验。(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省农联社德州审计中心)

 

六、强化政策措施保障

 

17.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市商务局牵头,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完善流通统计制度,建立企业样本库,加强对流通发展的监测分析。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完善流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党政干部、企业家等现代流通体系专业培训工程。(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

 

18.加大财税扶持。整合中央和省、市县现有资金渠道,综合运用财政多种方式,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给予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积极争创“现代流通十强县”,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积极推荐我市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国家、省重大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支持。鼓励为现代流通领域服务的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参与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

 

19.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流通体系建设贷款投放力度,对流通体系建设领域符合条件的贷款全额给予再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流通体系建设融资利率。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体系,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实行供应链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管理,推动金融机构重点做好“白名单”企业的融资对接。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流通主体提供担保增信。支持流通领域核心企业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加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金融支持现代流通体系相关指标的监测分析和调度统计,将金融支持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纳入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参与单位: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

 

20.优化营商环境。对纳入省重大项目的流通体系建设项目,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用地的,积极争取省统筹指标解决。支持交通运输枢纽综合立体开发和骨干通道沿线土地物流功能开发,利用周边碎片化闲置土地依法以自主开发、转让、租赁等形式开展物流服务。对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首次不罚、首次轻罚”。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效成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高级认证企业数量,力争年增量10%以上。推进高级认证企业免除担保试点工作,扩大参与试点企业数量,拓宽免担保业务范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参与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德州海关)

业务咨询